【写在前面】

  本来这篇访谈是我们有趣点预计放在下周六一专题里的章节之一(内容暂且保密),作为总编的我早早就给各路受访英雄豪杰发下了侠客帖,彼时正值首席COSER代表青行灯大婚前夜,我本来没打算她能如期完成这次约访——甚至一度怀疑她是否有时间回复我的应邀(这次婚礼她没有找婚庆,完全自己一手从头操办到尾,女汉子之终极进化形态不过如此)。谁知采访提纲发出仅三天后,她不但提前完成了这篇访谈,而且还打出了一记宇宙超级无敌霹雳大暴击——文章字数近万,几乎一人便足以撑起整部专题了!

  于是我赶紧调整了思路与策略,将这篇如同大白一样丰满的访谈稿件单独列出来做一帖文章,方不负青行灯同学一片苦心。此文风格极为奇特,兼具说明、议论及纪实文学等多家之长,当世罕见,点赞推荐。

  最后声明一下,根据《网络媒体禁限词规范标准》的要求,对于这篇访谈中的个别字词我不得不忍痛做了“哔——”处理,导致此悍文的犀利度略减,敬请各位同学看到马赛克部分后自行脑补——灯姨的一贯风格,你们懂的。

  

  ID:青行灯

  年龄:目前似乎是二十七

  职业:影像工作室/设计师

  工作地点:北京

  简介:混迹游戏圈十四年,COSPLAY圈十一年,全职参与连续四届ChinaJoy的筹办和现场工作,业余玩COS及做COS赛事评委。从小到大一路被叫灯姨,现在终于到了姨的年纪。

  ——“离开了公司配的工作台,配的电脑,你就不会画画了吗?离开了给你钱的顾客,你就拿不动相机了吗?”

  有趣点 D·S:许多孩子童年都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能够通过玩游戏看动漫赚钱,将爱好变为职业。你是否曾经也有过这个梦想?然而从孩提到成人,从业余爱好到职业工作,曾经的理想和如今的现实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清晰。世人都说“梦想照不进现实”,对这句话你有何个人理解?“把兴趣变成工作,你会失去自己的兴趣”——这是许多将爱好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最常对别人进行的劝诫,你又是否有同样的感受?

  青行灯:我从小就知道,把爱好当做职业会使得你对这个工作本身更有热情动力,掌握专业知识的效率变得更快,来源变得更精准。但它确实会消磨很大一部分你本来对于这个爱好的兴趣。

  梦想是很容易照进现实的,但照进现实的部分它没有可能是你本来完整的那个梦想。区别只有你自己内心接不接受它是这个模样,而不是它会依据你怎么做而变成什么模样。

  每个人有工作,都是因为有其他人需要你。工作一个是为了使自己获得生存资源,另一个则是有人需要一个人手来做事情。在工作场合下,需要去考虑的就是“需要我为其工作的人们希望我做出什么”而不是“我想做什么”。即便你是老板,你是投资人,你是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可以对一个项目中的任何部分发出指导意见,让参与者听你的,但受现实制约,做出来的成果它不可能是你100%想象的模样——除非你没想太多。

  经常能看到职业美工抱怨“这不是我想画的”,职业摄影师抱怨“这不是我想拍的”。这时候我向来是对此很困惑——你想画,你想拍,你工作之余自己搞一搞不行吗?离开了公司配的工作台,配的电脑,你就不会画画了吗?离开了给你钱的顾客,你就拿不动相机了吗?这是很可笑的事情,你上班就是在给别人做事,给需要你的人创造他们所需要的价值。要想个人创作上有所建树,这个创作的成本不说是全部自己出,也得是非常融洽的合作人一起承担。叫别人给你的创作你的爱好来买单算什么?别人欠你的?

  

  青行灯童年的漫画启蒙教育由母亲从日本带回来的原版《BLACK JACK(怪医秦博士)》开始

  大概小学时我是很想当一个漫画家的。但后来受长期的美术教育和对业界的努力了解之后,搞明白了其实每部能够成功连载得行云流水大热大卖的,作者能以此为终身职业的漫画都并不是作者一个人“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从作者指挥着助手去完成细节,到编辑跟作者讨论剧本校正作者思路,到看着读者的反馈去补充内容,甚至依照资本运营的需求,把你(主创)的作品拿去进行各种不同的改编和授权制作。这不是梦想,它本就是你努力按照梦想的路标一直走下去的现实。

  很多人只是喜欢玩游戏,于是进游戏公司,参与游戏制作,然后觉得工作上没有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很委屈。赶紧抛开这些想法吧!你真的只是来拿工资的!因为你本身对工作内容有兴趣,所以你效率和质量可以比其他人更高,更容易在事业上有一番建树罢了。

  兴趣请和工作内容分开放。可以因为兴趣而去寻找适合的工作,但被你的工作反影响到你对兴趣爱好的情绪变得糟糕,甚至对自己本身的兴趣产生倦怠,那就是时候反省自己了。

  人怎样都是活着,既然你选择了活下去可以相较起别人更舒服一点的姿势,那就让自己面对生存的心态好一点。

  

  反串COS的秦博士从外形到气场简直神还原

  ——“这孩子终于能干点一看就有用的东西了”

  有趣点 D·S:你的父母及其他家人长辈对COSER这个身份是如何看待的?抱支持还是反对态度?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情感?

  青行灯:毕竟我从小在一个长期受实用美术熏陶的环境里长大,母亲是国内刚刚有“装潢设计”这一概念时当地所教育培训的第一批实用装饰美术类专业的学生(那时候装潢这个新鲜词还写作“装璜”,里面包含各类并不细分的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等等……),因此小时候翻阅的书籍以大量的纹饰教学书、国外时尚写真广告杂志、画册为主。

  这样的环境下,我初开始进行COS活动时家里几乎是大举支持,表示“这孩子终于能干点一看就有用的东西了”。第一套服装还是找人介绍服装厂的开版师傅去做的(虽然也没看出来除用料以外比别人好在哪里)(人家应该看不到这篇……吧)。

  

  摄于2004年漫展,是青行灯早年为数不多留存下来的黑历史照片之一

  在家人的眼中,那个年代的COS就是一种“自弹自唱”的时装设计比赛,你要自己搞个图(实现别人的设计图或者创作自己的设计图),去找比你会做衣服的人去开个版,然后自己在这个版上去进行各种装饰(虽然其实都是把原形象的东西做上去),最后穿着这个“作品”,自行化妆打扮,再让观众和评委老师给评分评奖——如今看起来是很神奇的理解,但是以当年活动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任何专为COSPLAY做定制的服务者的情况下,看起来就是很多美术生在努力把自己的专业内容成功以做业余兴趣的方式去堆成“需要亲自展示的作品”。

  间或有其他专业的学生业余参加,会在上面加入一些自己擅长的内容,使得节目的内容丰富起来。

  所以可以说,我家里对于COS这个活动的视角大概本来就跟别人不一样吧。直到今天都能看到很多孩子去玩COSPLAY时候被家长阻拦认为是“不务正业”、“学坏了”,而我母亲在跟他国外的同龄友人谈论起中国的COSPLAY时候,曾很得意地充满自豪感地说——中国人玩COSPLAY就像学钢琴,没有能力的孩子玩不起,没有钱的家庭也供不起!

  (但是她不知道近五六年发展得只要网上找一个COS裁缝,告诉他自己要出什么角色,花钱,人家就几乎能给你配全套的,要求不高的话还超级便宜)(狂笑)

  所以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说贵圈乱,我们当时其实(?)也是很想乱的。可是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精力乱哈哈哈哈哈,因为那时候玩这个太麻烦了,连摄影都没有,想把自己做的东西留个念得互相用一个卡片机你拍我我拍你互相练,还有用胶卷拍完洗卷的,更多东西是做了直到丢了都没有图可以留念,做东西时候普遍都满手工业胶水纸浆满工作室都是汗臭味儿,想想看从手上抠刮人的502就得抠一天,找圈外人乱一乱搞不好效率还能高一点(狂笑)。

  

  如今青行灯已经可以轻松地设计出各种原创COS服装出镜,譬如这套“弗兰肯斯坦夫人”

  也就是因为这样,家里“不是很高兴我一直玩游戏”、“十分不高兴我看电视”、“万分不高兴我出门逛街”但“对于我画图做衣服做雕刻上台及带社团排练非常支持”,最后就搞得我好像除了玩玩游戏出出COS刷刷网以外……就没有多少同龄人正常爱好。

  与其说长辈支持反对或者有什么复杂情感,倒不如说我自己对这个事物的情感很复杂。算是唯一一种能借“好好学习”的理由大肆玩耍的方式吧。之前也不是很好意思说,但是现在工作都这么多年了,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都已经自给自足之后,回头审视起来,还真是在玩COS的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美术设计及待人接物工作经验……

娜娜假期的制作社团是啥(娜娜假期游戏制作社团是什么)

  ——“最高票我记得是个社团?好像一百多票。我作为个人拿到了七十几票,计得七十几元钱。”

  有趣点 D·S:试着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刚进这个行业初期的状态好吗?包括第一天出COS,第一次拿到报酬,第一次遭遇挫折,第一次取得成就时的心情,可否同我们分享一下?

  青行灯:那个年月还没有“COS行业”这个事物的存在。作为一个学生开始这个旅途之后,你在玩COS之后的就业方向会分布于各种超广泛的文化艺术行业。

  同批一起玩的同伴们,那些在现场举着插录像带的迷你摄影机的孩子们后来进入电视台做视频编辑工作;那些努力在上台前给别人剪布裹身赶工的孩子后来做了礼服定制裁缝;那些给社团绘制海报和排版社刊的孩子后来就业于报纸杂志;那些给社团拉票和网络宣传的孩子在做网站编辑;那些指挥大家排练走位的孩子后来做了导演;那些给大家剪音频和录语音的孩子后来去做主持人和配音演员;那些当年跟商家沟通租场地的孩子现在在办展,那些耐心雕刻盔甲武器的孩子……哈哈哈他们仍然在雕刻盔甲武器,只不过现在已经开起了演出服和演出道具的工厂……

  而更多的人仍然保持着一个平日工作假日游玩的如同广场舞一样的COS习惯。她们当中有继承家业经营的,有医护行业的(我圈里熟人在这方面反倒比较多),有搞建筑园林设计的,有教师和小公务员……总之看起来完全跟文艺行业没关系的嘛!这样就只能是像跳广场舞一样作为一个持久的休闲活动。虽然跟太年轻的孩子早就玩不到一起去了。

  

  “这就是青春,青春啊!”——迈克·凯

  第一天出整套COS就是上面说过的家里人大举支持叫我去参加的“动漫时装设计比赛”,当然实际上海报不是那么写的,就是写现场COS比赛。当时的会展组织者已经有一些活动经验了,让报名参与者自己拿投票箱现场拉票,观众可以把手里的票根投给看起来好的或者自己能认出来角色的参与者。最后以票根数量现场计算奖金(那年头没多少人参与,也没有什么假票根啊,安利亲友来投票啊,就是现场收一收票根),每票1元。最高票我记得是个社团?好像一百多票。我作为个人拿到了七十几票,计得七十几元钱。

  哦,那时候吃麻辣烫满满一海碗只要三元钱……

  第一次遭遇挫折哦,大概就是第一天(不太记得是第一天还是第一次出展的其中一天)出COS的时候——全·城·暴·雨·发·大·水,展馆所在的开发区属于路面排水不畅那种,从展馆出来虽然不下雨了,但完全没有车能开动,全泡在水里,水深及腰,除开中间一段终于在没水不算特别深的地方遇到了还能开动的一辆公交车而上去坐了一小段路以外几乎完全就那样拎着鞋穿着一双刚买的拖鞋跨过半个城市走回家去……走回家去……走回家去……当时的感受就是,我整个人都【禅】了……

  ——“不要把既不打算付出也没什么可以付出,各种事情应付起来又很麻烦的群体当作客户啊。”

  有趣点 D·S:据你所知,COSER行业普遍的收入状况是怎样的?或者说,你认为目前国内有职业COSER吗?类似CJ等展会上在各厂商展位上表演的是否属于严格意义上的COSER?

  青行灯:如果仅仅说目前的“COSER”这个行业,普遍收入状况大概是跟“一个能够高度自理的年轻小模特”差不多。好处是一部分自我宣传推广比较好的“职业COSER”通过经营个人形象和制作纪念周边供粉丝购买,也多少能有一点盈利?但其实大多数你在展会上或者广告上看到的你以为是“职业COSER”的成年人,收了摊子就回自己服装厂打样或者管淘宝店去了,摘了假发就赶回去上夜班护理病人去了,卸了妆就坐附近店子打开电脑写报表发新闻去了……

  职业COSER确实有。但究其根本,要么是选择模特演艺行业,要么是个人形象营销很好的播音主持,要么是一边经营个人形象一边进行服饰、化妆用品经销。还有一部分是家大业大,年轻时候想到处走走大世界,再不赶紧作一下上了年纪就没机会了(笑)。

  所以其实我还是很佩服有计划有实践地认真运营“职业COSER”并且宣传自己是这个身份的人们。把爱好当职业不仅需要高度任性,在这种只要认真投入就成本远比回报高很多的状况下,还需要能支持这份任性的足够本钱。

  如果是觉得做COSER好风光觉得有前途的孩子,建议还是先了解下现实吧。做个小模特,人际关系好,能忍饿,长得比一般人水灵点,只要做人懂事,大腿都不难抱的,一套自己准备的舞蹈服礼仪服身材不变可以穿三年,初期发自拍往往比精心拍模特卡还管用。做COSER你最基础的得先花服饰化妆成本,一年砸一套衣服会被完全不可能给你花钱的围观群众喷借角色出名,开个淘宝店卖化妆品赚点差价会被不买你东西的围观群众喷低买高卖,你做套你自己认识是啥的衣服围观群众不认识还得喷你是混搭,你考虑过以这个为工作的话,你到底想过你是从什么人手里挣钱吗?不要把既不打算付出也没什么可以付出,各种事情应付起来又很麻烦的群体当作客户啊。

  

  青行灯COS的春丽足以秒杀绝大多数商业COSER,也是网上人气最高的游戏COS系列之一

  不要跟我讲新闻上发广告里的商业COSER(不是职业COSER)。人家要么是我刚才说的有一份很赚的主业顺便来出镜,要么是认真做模特儿,穿上这个商家提供的角色衣服所以在COS,行文即写作COSER(COS了这个角色的人)。

  ChinaJoy、网博会及各种展会上厂商展位的演员模特,从劳务雇佣角度上来讲,就是演员和模特。带才艺及表演内容的是演员,站立或静坐展示产品及形象的是模特。在与经纪公司签约和发布新闻的时候,这部分的演员和模特是按照经纪行业和展会行业是统一写作“COSPLAY表演”、“COSER”的。详细讲就是“穿着按照这个产品里形象所制作的演出服装的演员模特”。因为他们做的工作内容就是在这个展台上“COS这个产品中的形象”。

  这和为什么“穿统一或指定服装的展台模特、车模”的是“SHOWGIRL”一样。“穿着依照产品中形象所特意制作的演出服装进行表演和展示的演员模特”在展会及游戏行业就是约定俗成地写作“COSER”。如果要问这个“COSER”和平时漫展上自行带衣服去玩及自己做衣服拍照片的爱好者COSER有什么差别,我只能说,做舞台短剧的人说“黑子”是指除演员外在舞台上活动的一些搬运舞台摆设的场务,而网喷圈网掐圈里说“黑子”指诋毁别人的人,同样一个词隔行也是如隔山的。

  当然,很多爱好者类的“COSER”也会选择去展台打工做经纪展会行业所说的“COSER”。前者是人群类别和兴趣身份,后者是短期工作身份。

  并不是一个职业舞蹈教师上了年纪去跳广场舞,她除了广场舞阿妈这个身份以外就失去舞蹈教师的身份……只不过跳广场舞时候身份是广场舞阿妈,教民族舞时候身份是舞蹈老师。

  ——“那年代是除了火影死神和网王以外没有成品COS服可买的,于是悲剧以此前提而发生。”

  有趣点 D·S:很显然,COSER是个艰苦的工作,想必这些年来你也经历过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与挫折吧?可以例举一个让你觉得最具史诗般挫折感的故事吗?这个事件对你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青行灯:我还觉得游戏测试也是个很艰苦的工作呢,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就是在玩游戏吧(哈哈哈哈哈)?听起来好轻松不是吗?然后如果是一直在接触游戏测试员的人,去跟游戏玩家们交谈,说“你们玩游戏好辛苦”,恐怕也只会让对方觉得“What the Fuck?”“发生了什么?”……平时也会有一些COS玩家(这样描述比较好)说“很辛苦很辛苦”,这个其实就和游戏玩家说“哦某某游戏的某一关真JB难,我已经打了一周都没有过去!”、“已经刷了半年某个BOSS都没有掉落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样啦……放手不干了,完全没有任何物质损失,甚至还能省很多钱下来。但是精神上和信念上是无法放弃的吧!就像是一直寻找着《魂斗罗》水下八关的人一样。

  不过说到上面展台演出及广告里用的那个类别的“职业COSER”,他们的辛苦就是比起SG们需要穿更加闷热的服装和耗费更多的体力。而且往往连化妆及运输都是他们自行包办的,要说辛苦也确实是很辛苦啦。反正我不会去做的,叫我穿我不高兴穿的衣服折腾一天拿工资我当然更愿意自己花着钱自己做着手工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买着别人的服务,想拍就拍想走就走想上蹿下跳就上蹿下跳你看不惯我你倒是来打我啊你打得过我吗反正我又不拿你一分钱……(哔!——)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供女孩YY的后宫向经典代表作品

  说到最具史诗般挫折感的故事嘛,上面刚讲过的大洪水那种不可抗力因素算是个人挫折感的史诗级。不过更加符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我曾经见过一个社团打比赛,还是在那个《樱兰高校》动画放映的年代,他们社团做的就是这个题材的秀(嗯……应该算秀)。为了这个动画的粉丝看这篇史诗的感觉能好一点,我就不提各个角色名字啦。

  然后那年代是除了火影死神和网王以外没有成品COS服可买的,于是悲剧以此前提而发生。

  他们按照动画里定制了淡紫色统一西装外套,裁缝没有按时做完,更没有按时给他们送货到会场。在现场努力打电话向各种熟的不熟的COSER借同款服装未果,于是这个社团就那样悲壮地硬着头皮没有弃赛,穿着没有西装外套的白衬衫黑裤子这样走上了舞台。

  如果故事只是这样进行下去还不够称之为悲壮。

  我记忆里这个社团的编排是,上来走秀,然后做一些成员之间的小互动,有一点台词,最后跳一支结尾舞。这是一个标准的COS走秀类演出小节目的架构。他们非常认真地,穿着白衬衫黑裤子,表演完了前面的部分,在结尾舞的时候所有观众(包括我)都惊呆了……

  

  年代久远找不到照片了,用日剧版代替来让大家体会精神吧

  按照他们自己的排练,这支舞蹈的高潮部分是脱下西装外套,一边挥舞一边跳。

  哦!他们只有白衬衫!没有外套!

  领舞男孩沉默了几秒钟,毅然决然撕开了自己的白衬衫,按照一直以来排练的动作,光着膀子开始跳舞。

  后面的群舞们手足无措了几秒钟,纷纷跟上了领舞的步伐。

  就这样,台上一群并没有什么肌肉的男孩子或赤膊或穿着不一定什么形态的小背心,面色凝重,一脸“拼了老脸也要把这个节目演完”的表情,跳得居然还很整齐……

  有女孩子混在里面吗?的确有一两个。不过这个时候女孩子特别有优势,因为演男角色是要束胸的,于是连束胸带背心,衬衫里要裹很多层,看起来并没有男孩子们那么拼。

  这是个在几乎没有“敢脱就会红”的年代,一群小男孩对自己执念的……那个啥……总之我没办法形容了。

  节目结束后,他们拎着衬衫下台,带着一种“终于,对得起这个舞台”的情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都没有等算分颁奖,一群落寞的背影就那样在夕阳中远去。

  后来,我再没见过这个社团。

  ——“实际上以为买个相机开自动档就能找姑娘拍照片然后发生点什么的傻逼其实也挺多的……”

  有趣点 D·S:最近一段时间,关于COS圈摄影师的话题一直居于热门话题榜首。你对这类新近窜出来的所谓“行业潜规则”持何看法?自己身边的人有没有遇过类似案例?后来如何处理的?

  青行灯:从圈里八卦集中站的管理员(之一)的视角来说,其实很多很多在外人看来“这真他妈酷!”的事情,只不过都是人和人之间利益纠纷(没错,玩的利益也同样是利益)互相倾碾的结果。

  例如说两个摄影组织吵架啦,一方就把另一方在小圈子里瞎吹牛逼夜御百忍,不对是夜御百人的聊天记录贴出去挂啦,被记者采编上新闻啦,当地警方看到吹逼睡幼女的聊天记录以为要破重案于是上门抓人啦,查了半天屁都没查出来啦,当事人属于在会展里拍了点当地路人甲照片就说这个被拍的路人我睡过啦,于是被愤怒的警方责令发公告道歉啦……

  还有摄影师之间或者COSER之间互黑说谁谁谁潜规则了谁谁谁啦,结果细细查起,不少情况都是这俩人远隔十万八千里从未见过面,连被指作是他们合作的照片都不是这个摄影师拍的——遇到这件事的包括我老伴儿兼同事。有小姑娘到处传说一套英俊少年的照片是他拍的然后说他跟那个英俊少年有一腿(目的是黑那个男孩儿)。而事实上他们连面都没见过,就是在QQ群里当着全群的面聊过几次天,跟人家说了一下你要是跑我们这来可以找我们拍拍……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套照片到底谁拍的,总之扣我们脑袋上了。

  

  图左角色即为绯闻事件男主角——青行灯老伴儿魔导士

  后来怎么处理?后来我们干脆不拍男的了。反正我也很讨厌拍男的(除了出图时候能给认识的妹儿看看,你看我们新拍的男的帅不帅?),这下更有理由不拍,于是就这样愉快地宣布啰。

  ……总之绝大多数此类事情最终落定的真相都很令人啼笑皆非。真是绝大多数哈哈哈。

  而实际上以为买个相机开自动档就能找姑娘拍照片然后发生点什么的傻逼其实也挺多的……大概就是受这些互相倾碾造成的新闻影响就这么认为了。实际上负责任地说,如果要约姑娘发生点什么,对于手里有相机就能约到然后发生点什么的姑娘,你还不如交换微信说交个朋友然后聊半个月请人家吃两次饭再考虑发生点什么。

  贸然买了相机就想约姑娘又不仔细看对方是什么人的,通常只会碰上以下两种情况。

  1.约了一个姑娘,呼啦啦来了一个社团有男有女十几人,挤在屋子里面镜头外面吃吃喝喝超开心,垃圾是你收,东西是你拎,饭是你买单,房费是你付……最后这姑娘及其同伙糟蹋完你的情绪,拿照片就走了,可能连谢谢都不说一句哈,就没然后了。

  2.我遇到过拍照烂得一比(哔!——)连给同事拍照五官都不能对齐的自称“摄影师”上来就指着我手机自拍照说——这个摄影水平真不行,拍不出来你的美,光会给你拍大脸,我有好相机,我来给你拍吧……

  下场是……我吼着“草泥马这照片就是老子拍的”挂腾讯微博和无数围观群众一起嘲笑了他三天三夜……嗯应该是腾讯微博……围观群众们应该有印象……

  

  如今青行灯的搭档全是清一水儿的妹子,即使如《女神异闻录4》男主这样的角色,也是由萌妹子反串的

  ——“要以你心里的‘职业大大’为榜样努力的时候,起码先搞明白,人家爹大概是干嘛的,人家妈大概是干嘛的,人家自己真实工作到底是干嘛的。”

  有趣点 D·S:你认为这个职业目前的行业前景如何,结合自身现状及相关国家政策趋向等等,你将来打算继续做下去还是转换到其他同类行业另辟道路?

  青行灯:我们本身就是不同类行业的……微博及各种网站认证上写COSER的有许多中年人和少部分青年人都是因为实际岗位认证起来不方便啊。

  报社记者你直接认证写报社记者,这边你刚发个漫展跟人的合影还@了这个照片上的朋友,下边就跑来了求记者帮忙上访帮忙曝光的人开始疯狂转发你这条,人家还要不要跟你一起玩了?又或是你认证了工作是考古,结果小男孩小女孩在展子里天天缠着你讲《盗墓笔记》真人版,烦不烦?

  我要认证改成工作相关的格式,天天有搞不明白我们拍的是啥的小姑娘过来问我们拍不拍婚庆跟拍?接不接私活?修一张片收几块钱?我是不是得装死当没看见?然后人家是不是觉得我高冷,给我“送钱来还不理人”?

  

  2008年率领“锦衣夜行团”跟随“吸血鬼联盟”COS《怪物猎人》,是青行灯第一次出现在CJ总决赛舞台上

  这是个特别特别现实的问题。于是结果就是大家为了能好好玩微博好好跟共同爱好的小伙伴儿聊天,纷纷认证成淘宝店主或者COSER。拿个人爱好写认证是又保险又方便的事情,反正出去春游一个,踩踩台,拍拍手艺活,舔舔游戏,组组社团,出来的副产物还一样是“COSPLAY”,图该发都发了,舞台录像该发都都发了,总不能说我们这大把人都是来骗认证的吧。

  有趣点 D·S:最后,请您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憧憬这份工作的学生朋友们讲几句发自肺腑的建议吧。

  青行灯:实在想搞成“COS行业人士”的,要么往“正规演艺人”方向努力,要么往“正规手艺人”方向努力。不然……不然你就往错误方向折腾了几年之后发现自己像每天坚持去KTV练歌一样几乎屁用都没有……

  要以你心里的“职业大大”为榜样努力的时候,起码先搞明白,人家爹大概是干嘛的,人家妈大概是干嘛的,人家自己真实工作到底是干嘛的,人家的收入大约都是什么形式的,人家有什么一技之长,人家的社会关系大概是个什么样子,人家是来玩的还是来讨生活的,人家是砸钱听乐儿还是勤劳以此讨收入,人家出来混圈儿是因为什么,人家虽然被你的眼睛看到了知道了但是人家到底混不混你这个圈……

  连这些都搞不懂的话,你做毛个职业啊。人家大大要本身是瑜伽教练,定做件自己玩游戏时候穿的啥套装,穿上摆几个高难POSE叫亲哥给拍一套图,亲嫂子是报社工作的看了觉得挺好给写个采访稿“靓丽佳人COSPLAY新时尚”就发上当地报纸了。你以为去做了同款角色,费死牛劲儿压了半年腿模仿着差不多的动作去找个不知道你是在干啥的报社投图片稿,人家就算录用了能给你讲好话?写成“潮人搏出位学生扮妖魔”,这都已经算很不错的啦……

  

  青行灯COS的恶魔战士迪米特里,堪称“潮人搏出位学生扮妖魔”的最直观解读……

  不过你要是以上内容都能搞明白,你也就不考虑以“COSPLAY”当工作啰……

娜娜假期的制作社团是啥(娜娜假期游戏制作社团是什么)

  搞明白自己实际上的一技之长,按照自己实际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发展的工作,才叫对人生负责。如果想出来拼“梦想行业”,要么你家有钱供得起你前半生(然后找机会扩大工作内容,确实地去当一个挂有COSPLAY标签的很正式的演员),要么还是老老实实坐下来打版周边产品,学美术学雕刻学裁缝准备之后做手艺人、手艺经营者、美术行业吧。

  【后记】

  认识青行灯这么多年,看过她的那么多访谈,而这次亲自采访还是头一次。

  从技术角度来说,青行灯是这些年来让我写采访稿写得最轻松的受访者,上面的所有文字几乎便是她的采访原稿,几乎没有任何错别字、标点符号以及语法问题(除了那些超长不换气的句子,姑且属于一种风格吧……)。从内容角度来说,本文起承转合张弛有度,该吐槽时吐槽,该高潮时高潮,完全不需要任何后期编辑整合。这份文字功底,多少所谓“资深编辑”都做不到。然而,从工作量角度来说……昨天午夜十二点办公室窗外的月亮好圆啊。

  梦想,现实,爱好,职业——构成了这篇专访的四大关键词。希望每一位热爱COS的同学都能够从中汲取到能量——无论是正是负,相信本文都会让你少走许多弯路。同时,也敬请期待我们即将于六月一日正式推出的重磅专题《那些年,我们一起憧憬过的职业》——届时将有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圈内人士为大家现身说法,红钻级吐槽品质保证。

  最后,谨在此祝青行灯与魔导士新婚大喜,永结同心,为了部落,百年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