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临床工作中,常有一些患者,被钙剂、降钙素和钙拮抗剂这三个“东东”,搞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钙剂”大家都能理解,补钙强骨嘛!“降钙素”就有点难了,把钙降下来,补钙不就白补了?“拮抗”者,抵消也,服用了“钙拮抗剂”,补钙岂不也是白补了?那么,这三种药物之间究竟是“对手”还是“伙伴”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钙剂

  

  目前临床上服用的钙剂,尽管种类很多,但都大同小异,它们多是碳酸钙和维生素D的复合物,只不过其中所含的钙和维生素D的含量不同而已。如临床上常用的碳酸钙D3片,每片含碳酸钙1500毫克(相当于钙600毫克)、维生素D3125国际单位(IU),每日服用1片;而维D钙咀嚼片,每片含碳酸钙750毫克、维生素D 100IU,每日嚼服2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每位老年女性每日钙的摄入量应为1000毫克。但2002年我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饮食中每日钙摄入量仅为389 毫克。另有调查显示,在老年女性中,维生素D缺乏率(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20 纳克/毫升)超过70%。因此,坚持服用复方钙剂,不仅可以很好地弥补饮食中钙摄入的不足,而且可以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研究表明,坚持服用复方钙剂的老年女性,其骨质疏松患病率约下降20%。

  降钙素

  

鲑降钙素(鲑降钙素注射作用)

  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老年女性骨骼中的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钙从骨骼中流失的速度加快,进而诱发骨质疏松。在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为主的药物中,双膦酸盐类药物最常用,其次就是降钙素类。目前,降钙素类药物常用于伴有明显骨痛或严重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它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并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从而达到抗骨质疏松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钙素类制剂是鲑鱼降钙素,它有鼻喷剂和注射剂两种剂型,但其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联合使用降钙素和复方钙剂是目前抗骨质疏松的常用治疗方案之一。

鲑降钙素(鲑降钙素注射作用)

  钙拮抗剂

  

  有调查资料显示,在80岁以上的高龄女性中,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都达到70%。又由于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等)是目前最常用的降压药物,因此有很多老年女性常常同时服用复方钙剂和钙拮抗剂,有的人还会接受降钙素治疗。那么,服用钙拮抗剂后,是否会“拮抗”复方钙剂和降钙素,甚至导致“两败俱伤”呢?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老年人血压升高,除了与其血管壁粥样硬化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收缩。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收缩,与其细胞内的游离钙浓度过高密切相关,若抑制了钙离子从平滑肌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就可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下降。钙拮抗剂就是通过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达到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的目的。一般来说,钙拮抗剂可能有一定的骨保护作用,但我们的资料表明,与不服用钙拮抗剂的相比,服用钙拮抗剂的老年女性的血钙水平和骨质疏松患病率没有差异。

  综上所述,复方钙剂提供了骨骼新陈代谢的原料,而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并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因此两者是“黄金搭档”。“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钙拮抗剂是最常用的降压药物,可有效降低老年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钙剂、降钙素和钙拮抗剂三者之间不是“对手”,而是“朋友”,是“伙伴”,都是老年人健康的“守护神” 。

  (浙江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边平达

  专家门诊地点: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